胆源性胰腺炎如何治疗好

胆源性胰腺炎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营养支持等方式治疗。胆源性胰腺炎通常由胆道结石、胆道感染、胆道蛔虫、胆道肿瘤、胆道畸形等原因引起。
发病初期需要禁食并进行胃肠减压,减少胰液分泌。胃肠减压可通过鼻胃管持续吸引胃内容物,缓解腹胀呕吐症状。禁食期间需通过静脉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内环境稳定。
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生长抑素、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抑制胰液分泌,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控制感染。疼痛剧烈时可使用盐酸哌替啶注射液镇痛,避免使用吗啡以免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
对于胆总管结石引起的胆源性胰腺炎,可进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该治疗能解除胆道梗阻,降低胰管内压力。内镜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适合高龄或基础疾病较多的患者。
对于合并胆囊结石或内镜治疗失败的患者,可考虑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重症胆源性胰腺炎出现胰腺坏死感染时,需进行坏死组织清除术。手术时机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全身状况综合评估。
病情稳定后可逐步恢复饮食,从流质过渡到低脂饮食。重症患者需进行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可选择短肽型肠内营养混悬液。恢复期应限制脂肪摄入,每日脂肪量控制在30克以下。
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恢复期需保持低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饮酒。定期复查腹部超声监测胆道情况,发现胆道结石应及时处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出现腹痛、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