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白内障怎么植入晶体

关键词: #白内障
关键词: #白内障
先天性白内障可通过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手术时机需根据患儿眼部发育情况、视力损害程度等因素综合评估。主要方式有{囊袋内植入术}、{睫状沟固定术}、{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
适用于晶状体后囊完整的患儿,手术将人工晶体植入原有晶状体囊袋内,稳定性较好。术中需保留后囊膜以支撑晶体,术后可能因后囊混浊需激光治疗。该术式对患儿角膜内皮损伤较小,但要求术者具备精准的撕囊技术。
针对晶状体后囊缺损的病例,将人工晶体襻固定于睫状沟。需注意避免虹膜损伤或出血,术后可能出现晶体偏位。该方式可避免后发性白内障,但可能增加青光眼风险,需定期监测眼压。
将人工晶体植入前房角,适用于无法进行后房固定的特殊情况。可能引起角膜内皮失代偿或虹膜炎症,需选择合适尺寸避免接触角膜。术后需长期使用抗炎药物,儿童患者慎用。
通过缝线将晶体固定于睫状沟后方,适用于大龄儿童。手术难度较高但光学效果较好,需注意缝线可能松动导致晶体移位。术后需避免剧烈运动,定期检查晶体位置。
对已行白内障摘除但未同期植入晶体的患儿,待眼部条件稳定后择期手术。需评估角膜内皮功能及前房深度,可能联合瞳孔成形术。术后视觉康复训练对儿童视力发育至关重要。
先天性白内障术后需定期复查视力、眼压及晶体位置,3岁前患儿每3个月检查一次。避免揉眼或剧烈运动,按医嘱使用抗生素滴眼液预防感染。加强营养补充维生素A,保证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促进视觉发育。若出现眼红、视力骤降需立即就诊,术后3-6个月需进行屈光矫正和弱视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