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害有哪些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能引发胆红素脑病、听力损伤、智力发育迟缓等危害,需及时干预。高胆红素血症主要由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表现为皮肤黄染、嗜睡、喂养困难等症状。
胆红素脑病是高胆红素血症最严重的并发症,未结合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沉积于脑组织,导致基底神经节和脑干受损。患儿可能出现肌张力异常、角弓反张、高热等症状,严重时可遗留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临床常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苯巴比妥片、蓝光照射等治疗手段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过高的胆红素可损伤耳蜗毛细胞和听神经,导致感音神经性耳聋。早期表现为对声音反应迟钝,严重时出现听力丧失。需通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确诊,部分患儿需佩戴助听器或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治疗原发病同时可配合甲钴胺片、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等药物辅助改善微循环。
胆红素对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可能影响大脑皮层发育,导致认知功能障碍。患儿可能出现语言发育落后、学习能力低下等表现。除积极降黄疸治疗外,需长期进行康复训练,必要时使用胞磷胆碱钠胶囊、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等神经营养药物。
高胆红素血症常伴随吸吮无力、拒奶等喂养问题,与神经系统抑制和胃肠功能紊乱有关。需采用少量多次喂养方式,必要时通过鼻饲管补充营养。可配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功能。
溶血性疾病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可能合并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心率增快。需监测血红蛋白水平,严重时需输注洗涤红细胞。可配合琥珀酸亚铁片、维生素E软胶囊等纠正贫血,同时治疗原发溶血病因。
家长需每日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范围是否扩大,保证充足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避免使用磺胺类等可能加重黄疸的药物。出生后3-5天是胆红素升高高峰期,应遵医嘱定期监测经皮胆红素值,当出现精神差、尖叫、肌张力增高等表现时须立即就医。母乳喂养儿可适当增加哺乳频率,必要时暂停母乳改配方奶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