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食物中毒的症状有哪些

小儿食物中毒的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寒战、精神萎靡、脱水休克等。食物中毒通常由细菌、病毒、毒素等污染食物引起,需及时就医处理。
小儿进食被污染食物后,胃肠黏膜受刺激可引发反射性呕吐。呕吐物多为未消化食物或胃液,严重时可见胆汁样液体。常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细菌性食物中毒。家长需暂时禁食2-4小时,呕吐缓解后少量多次饮用口服补液盐。若呕吐持续超过6小时或呈喷射状,需立即就医。
病原体侵袭肠道会导致肠蠕动亢进,表现为阵发性脐周疼痛和稀水样便,每日排便可达10余次。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可能出现血便。建议家长收集大便标本送检,腹泻期间给予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避免使用止泻药掩盖病情。
细菌内毒素入血会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体温可升至38-40℃,伴有畏寒、四肢冰冷等症状。志贺氏菌、大肠杆菌等感染常见此表现。家长可采用温水擦浴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时需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禁止使用阿司匹林。
严重中毒时患儿可出现嗜睡、反应迟钝、肌张力减低等神经系统症状,提示可能出现败血症或脑水肿。肉毒杆菌毒素可导致眼睑下垂、吞咽困难等特殊表现。发现此类症状需立即急诊处理,延误治疗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频繁呕吐腹泻会导致体液大量丢失,表现为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严重时出现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家长可通过按压指甲观察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判断脱水程度,重度脱水需静脉补液抢救。口服补液盐应每5分钟喂服5-10毫升。
家长发现小儿有食物中毒症状时,应立即停止可疑食物摄入,保留剩余食物样本。症状较轻者可先补充口服补液盐,6小时内无改善或出现意识改变、血便、抽搐等情况需急诊就医。恢复期饮食应从米汤、稀粥等流质开始,避免油腻及高糖食物。所有药物使用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服用抗生素。日常需注意餐具消毒、生熟分开,海鲜肉类务必彻底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