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的原因有哪些

盆腔炎可能由细菌感染、性传播疾病、宫腔操作、邻近器官炎症扩散、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盆腔炎主要表现为下腹痛、异常阴道分泌物、发热等症状,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
细菌感染是盆腔炎的常见原因,主要包括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有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大肠埃希菌等。这些细菌可能通过阴道上行感染至盆腔,导致输卵管、卵巢等器官发生炎症。患者可能出现下腹持续性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且有异味。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多西环素片、甲硝唑片等。
不洁性行为可能传播淋病、衣原体感染等性传播疾病,进而引发盆腔炎。淋病奈瑟菌和沙眼衣原体可直接侵犯输卵管黏膜,导致输卵管充血水肿及脓性渗出。患者除盆腔疼痛外,还可能伴有尿频尿急等泌尿系统症状。确诊后需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噻肟钠、阿奇霉素分散片等药物,性伴侣需同步治疗。
人工流产术、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等宫腔操作可能破坏生殖道自然防御机制,使病原体易于侵入盆腔。术中器械消毒不严格或术后护理不当都可能增加感染风险。患者多在术后出现下腹坠痛伴发热,阴道出血时间延长。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可降低感染概率,出现症状需及时就医。
阑尾炎、腹膜炎、肠结核等腹腔炎症可能直接蔓延至盆腔。炎症通过淋巴系统或血液循环扩散,导致输卵管卵巢受累。患者除原发病症状外,会出现逐渐加重的盆腔胀痛,可能伴有腹泻或便秘。治疗需针对原发病使用注射用青霉素钠等药物,严重时需手术切除病灶。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有糖尿病或艾滋病等导致免疫力下降时,生殖道正常菌群可能转变为致病菌。患者症状常不典型,但炎症容易转为慢性,导致输卵管粘连或不孕。需加强营养支持,遵医嘱使用转移因子口服溶液调节免疫,同时配合妇科千金胶囊等中成药治疗。
预防盆腔炎需注意经期卫生,避免不洁性行为,宫腔操作后遵医嘱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采取半卧位促进炎性分泌物局限。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优质蛋白的鱼肉蛋奶,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慢性盆腔炎患者可进行下腹热敷缓解疼痛,定期妇科检查评估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