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展过程分几期

关键词: #视网膜
关键词: #视网膜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展过程通常分为5期,主要依据肿瘤大小、位置及扩散程度划分,包括眼内期、青光眼期、眼外期、转移期和终末期。
肿瘤局限于视网膜内,未突破玻璃体基底膜。此期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部分表现为白瞳症或斜视。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灰白色隆起病灶,超声显示肿瘤边界清晰。治疗以局部治疗为主,如激光光凝术、冷冻疗法或巩膜敷贴放疗,早期干预治愈率较高。
肿瘤体积增大导致眼内压升高,继发青光眼。患儿出现眼红、眼痛、角膜水肿等症状,瞳孔散大且对光反射迟钝。前房角镜检查可见房角关闭,眼压测量值显著超过正常范围。需紧急降眼压处理,同时考虑全身化疗联合眼球摘除术,防止视神经侵犯。
肿瘤突破巩膜向眶内蔓延,表现为眼球突出、结膜充血水肿。CT检查显示眶内软组织肿块伴骨质破坏。此期需行眼眶内容物剜除术,术后配合大剂量化疗及放射治疗,但易复发且预后较差。
肿瘤经视神经或血行转移至中枢神经系统、骨骼或肝脏。常见头痛、呕吐、骨痛等全身症状,MRI可见颅内占位性病变。需采用强化疗方案如VEC方案(长春新碱+依托泊苷+卡铂),必要时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五年生存率显著降低。
多器官广泛转移伴恶病质状态,出现意识障碍、器官衰竭等表现。以姑息治疗为主,包括镇痛、营养支持等对症处理。此期患者平均生存期通常不超过6个月。
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确诊后应每2-3个月复查眼底及眼眶MRI,监测对侧眼情况。日常避免眼部外伤,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视力变化,若出现眼球震颤、畏光等症状应及时复诊。治疗期间注意维持高蛋白饮食,化疗后定期检测血常规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