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是什么

关键词: #肾功能
关键词: #肾功能
引起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主要有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心输出量减少、肾血管收缩或阻塞、药物因素以及严重全身性疾病等。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是由于肾脏血流灌注不足导致的肾功能急剧下降,若不及时干预可能进展为肾性肾衰竭。
大量失血、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或过度利尿等因素可造成体液丢失,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显著减少。此时肾脏灌注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表现为尿量减少、血肌酐升高。需立即补液恢复血容量,同时治疗原发病,如使用蒙脱石散止泻、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扩容等。
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包填塞或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时,心脏泵血功能受损,心输出量急剧下降。肾脏灌注不足引发氮质血症,可能伴随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症状。需通过强心、利尿等改善心功能,如使用呋塞米注射液减轻心脏负荷,必要时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严重感染、肝肾综合征或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导致肾血管强烈收缩;肾动脉栓塞、夹层等则直接阻塞血流。这类情况会出现突发腰痛、无尿,需解除血管痉挛或通过手术取栓。可选用多巴胺注射液改善肾血流,但需严格监测血压变化。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环孢素、造影剂等药物可能通过不同机制减少肾灌注。典型表现为用药后血肌酐进行性上升,须及时停药并水化治疗。对于造影剂肾病,可预防性使用乙酰半胱氨酸颗粒降低风险。
脓毒症、胰腺炎、创伤等全身炎症反应可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血流分布异常。除肾功能损害外,常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需积极抗感染、液体复苏,必要时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预防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需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规律用药并监测尿量变化。使用肾毒性药物前需评估风险,术后及创伤患者需保证充足补液。出现尿量明显减少、水肿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避免发展为不可逆肾损伤。日常应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定期检查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