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醉可能出现的病有哪些发症

小儿麻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主要有呼吸抑制、心律失常、低体温、恶心呕吐、苏醒延迟等。麻醉药物、手术刺激、患儿个体差异等因素可能增加并发症发生概率,需由专业团队全程监测。
麻醉药物可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呼吸频率减慢或暂停,表现为血氧饱和度下降、嘴唇发绀。常见于使用阿片类镇痛药如芬太尼注射液或肌松药如罗库溴铵注射液时。术中需持续监测呼吸参数,必要时使用简易呼吸器辅助通气。术后转入复苏室观察至呼吸功能完全恢复。
麻醉药物如丙泊酚注射液可能影响心肌传导系统,导致窦性心动过缓、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风险更高。术中需持续心电监护,备好阿托品注射液等抢救药物。术前完善心电图检查有助于评估风险。
小儿体表面积大且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麻醉状态下易出现核心体温低于36℃。表现为寒战、代谢性酸中毒。术中应采用加温毯、输液加温器等设备维持体温,术后用预热的棉被包裹。严重低体温可能影响药物代谢和凝血功能。
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可达30%,与吸入麻醉药如七氟烷、术中阿片类药物使用有关。可预防性使用昂丹司琼注射液,术后保持侧卧位防止误吸。禁食时间不足、移动过早可能加重症状,需按麻醉师指导逐步恢复饮食。
药物代谢异常或中枢敏感可能导致苏醒时间超过30分钟。常见于肝肾功能不全患儿使用咪达唑仑注射液等长效药物时。需排除低血糖、颅内出血等情况,必要时使用氟马西尼注射液拮抗。术后转入PACU延长观察时间。
家长术前应如实告知患儿过敏史、用药史及合并疾病,术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呼吸、意识状态。保持病房安静温暖,按医嘱逐步恢复饮食。避免在患儿未完全清醒时喂食或频繁搬动。若出现异常躁动、持续呕吐或呼吸困难需立即通知医护人员。选择经验丰富的小儿麻醉团队可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