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尘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关键词: #尘肺
关键词: #尘肺
引发尘肺的主要因素有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职业暴露防护不足、粉尘浓度超标、个人防护意识薄弱、慢性呼吸道基础疾病等。尘肺是长期吸入无机粉尘导致的肺部弥漫性纤维化疾病,常见于矿山、建材、冶金等行业从业人员。
生产性粉尘是尘肺发生的核心因素,主要来源于矿石开采、破碎、研磨等工序产生的二氧化硅粉尘,以及煤炭、石棉、金属等粉尘。这些粉尘颗粒直径小于5微米时可深入肺泡,刺激巨噬细胞释放炎症因子,导致肺组织不可逆纤维化。接触粉尘工龄超过10年者发病概率显著增加,需定期进行高千伏胸片或CT检查。
工作场所未安装通风除尘设备、湿式作业等工程防护措施,或防护设备使用不规范,导致劳动者持续暴露于高浓度粉尘环境。部分企业未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防尘口罩,或劳动者未正确佩戴N95级别防护用具,使得粉尘经呼吸道大量沉积。建议企业落实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劳动者严格佩戴防护装备。
作业环境粉尘浓度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规定标准(如矽尘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不得超过0.7mg/m³),短期内即可造成呼吸道损伤。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越高致病性越强,石英粉尘含量超过10%时,即使低浓度长期接触也可引发矽肺。应使用粉尘检测仪定期监测作业环境,超标时须立即停工整改。
部分劳动者存在不戴口罩、在作业区进食饮水、未及时清洗工作服等行为,增加粉尘吸入风险。吸烟者因呼吸道清除功能下降更易患病。建议加强职业卫生培训,工作后使用生理盐水鼻腔冲洗,及时更换污染衣物。出现持续咳嗽、胸闷等症状时应立即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的劳动者,呼吸道黏膜屏障功能受损,粉尘更易在肺部沉积。此类人群从事接尘作业前需进行职业禁忌证筛查,已确诊尘肺者应避免合并肺结核感染。可遵医嘱使用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氨溴索口服溶液等祛痰药物,或吡非尼酮胶囊抗纤维化治疗。
预防尘肺需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改革生产工艺实现机械化密闭操作,采用湿式作业降低粉尘浓度,为劳动者配备过滤效率超过95%的防护口罩。接尘人员应每年进行职业健康体检,早期发现疑似病例及时调离粉尘岗位。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等食物,有助于维持呼吸道黏膜完整性。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时需尽快到职业病诊断机构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