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和肠胃炎的区别

胃痛和肠胃炎的区别主要在于病因、症状范围及疾病性质。胃痛是局限于胃部不适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肠胃炎则是胃肠黏膜的炎症性疾病,常伴随腹泻、呕吐等全身症状。
胃痛可能与饮食刺激、药物副作用、胃酸分泌异常或慢性胃炎有关,通常不伴随肠道症状。肠胃炎多由病毒、细菌感染或食物中毒引起,病原体侵袭胃肠黏膜导致炎症反应,同时影响胃和肠道功能。
胃痛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隐痛、灼烧感或胀痛,症状集中于胃部。肠胃炎除胃部不适外,典型症状包括水样腹泻、频繁呕吐、腹部绞痛,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反应。
单纯胃痛多为间歇性发作,持续时间较短,通过调整饮食或服用抑酸药物可缓解。急性肠胃炎症状通常持续1-3天,严重病例可能延长至1周,需进行抗感染或补液治疗。
胃痛患者胃镜检查可能发现胃炎、胃溃疡等局部病变。肠胃炎患者血常规检查常见白细胞升高,粪便检测可检出病原体或炎性指标,部分需进行腹部超声排除其他急腹症。
胃痛治疗以抑制胃酸分泌为主,常用铝碳酸镁咀嚼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药物。肠胃炎需根据病原体选择蒙脱石散、诺氟沙星胶囊等,同时补充电解质防止脱水。
出现持续性上腹痛伴呕吐、腹泻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刺激食物,规律进食并控制情绪压力。肠胃炎患者康复期建议选择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少量多次补充淡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