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卡在喉咙咽不下去的自救方法

食物卡在喉咙咽不下去时可通过海姆立克急救法、咳嗽法、饮水法、弯腰拍背法、就医处理等方式自救。食物卡喉通常由进食过快、食物过大、咀嚼不充分、咽喉疾病、神经肌肉功能障碍等因素引起。
适用于意识清醒的成人或儿童,施救者从背后环抱患者腹部,一手握拳抵住肚脐上方,另一手包住拳头快速向上冲击,利用肺部残留气体推动异物。儿童需采用跪姿操作,婴儿则改为拍背压胸法。操作时避免压迫胸骨或肋骨,防止二次伤害。
若患者能自主呼吸且意识清醒,应鼓励其用力咳嗽,利用气流冲击力排出异物。咳嗽时身体可稍向前倾,用手支撑固定腹部增加腹压。此方法对部分卡在声门附近的细小食物有效,但需避免过度咳嗽导致喉头水肿。
针对轻微卡喉的软质食物,可小口饮用温水帮助吞咽,水流可携带食物进入食道。禁止使用面包馒头等固体食物强行下咽,可能加重堵塞。糖尿病患者慎用含糖饮料,避免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
让患者弯腰至90度,施救者用掌根在其肩胛骨间快速拍击5次,利用重力与震动促使异物移动。可与海姆立克法交替进行,但禁止用于疑似颈椎损伤者。拍击力度需控制,婴幼儿需采用头低臀高体位。
当出现面色青紫、无法发声或意识丧失时,需立即呼叫急救。耳鼻喉科医生可通过喉镜或支气管镜取出异物,严重者需气管切开。既往有食管狭窄或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应告知医生病史以便针对性处理。
预防食物卡喉需细嚼慢咽,避免进食时说笑,老人和儿童应将食物切成小块。有吞咽功能障碍者建议食用糊状食物,定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家中可备急救手册并学习正确操作流程,异物取出后24小时内观察有无胸痛、发热等迟发症状,出现异常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