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湿性坏疽的病因是什么

普外科编辑 医普小能手
0次浏览

下肢湿性坏疽通常由糖尿病足动脉硬化闭塞症、深静脉血栓、严重感染、创伤等因素引起。湿性坏疽主要表现为局部组织坏死、渗出液增多、恶臭及感染扩散,需紧急处理以避免截肢或全身性感染。

1、糖尿病

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足部感觉减退易受损伤,伤口难以愈合并继发感染。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厌氧菌,表现为足底溃疡伴脓性分泌物。需通过胰岛素控制血糖,清创术联合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甲硝唑片等抗感染治疗。

2、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流灌注不足,组织缺氧坏死合并细菌滋生。患者多有间歇性跛行史,坏疽区与健康组织分界不清。需血管造影评估后行球囊扩张术,配合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改善循环,局部使用银离子敷料控制感染。

3、深静脉血栓

静脉回流受阻引发淤血性坏死,常见于长期卧床或凝血异常患者。患肢肿胀发绀,皮肤出现张力性水疱及渗液。需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抗凝,口服华法林钠片,严重时需行取栓术。坏死组织需手术清除避免毒素吸收。

4、严重感染

气性坏疽等急性感染可快速导致组织液化坏死,多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表现为皮下捻发音、恶臭脓液及全身中毒症状。需紧急手术清创,大剂量静脉滴注注射用青霉素钠,联合高压氧治疗抑制厌氧菌繁殖。

5、创伤合并感染

开放性骨折或碾压伤后处理不当,创面污染引发坏死伴脓性渗出。常见混合感染需细菌培养指导用药,早期使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覆盖需氧菌,坏死组织彻底切除后采用负压引流技术促进肉芽生长。

下肢湿性坏疽患者需严格卧床抬高患肢,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并监测体温变化。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和糖尿病,戒烟限酒改善微循环。营养支持应增加蛋白质摄入,但肾功能不全者需限制磷钾。家属协助记录创面渗液性状,发现红肿热痛加剧立即就医。康复期避免患肢负重,穿戴减压鞋具预防再损伤。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