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急性胃炎可通过调整饮食、热敷腹部、使用药物、静脉补液、内镜下止血等方式治疗。急性胃炎通常由细菌感染、药物刺激、酒精损伤、应激反应、胆汁反流等原因引起。
发病初期需禁食12-24小时,减轻胃肠负担。症状缓解后逐渐过渡至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低渣食物,避免辛辣、油腻及刺激性食物。每日少量多餐,每次进食量不超过200毫升,有助于受损胃黏膜修复。
使用40℃左右热水袋敷于上腹部,每次15-20分钟,每日重复进行3-4次。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胃痉挛疼痛。注意避免烫伤皮肤,糖尿病患者及感觉障碍者需谨慎使用。
铝碳酸镁咀嚼片可中和胃酸并形成保护膜,硫糖铝混悬凝胶能覆盖溃疡面促进愈合,盐酸雷尼替丁胶囊可抑制胃酸分泌。细菌感染者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克拉霉素片等抗生素。
频繁呕吐导致脱水时需静脉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等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严重呕吐者可加用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止吐,每日补液量根据脱水程度调整。
胃黏膜糜烂出血者需行急诊胃镜检查,采用钛夹止血、氩离子凝固术等介入治疗。术后禁食24-48小时,静脉滴注质子泵抑制剂如注射用奥美拉唑钠,预防再出血。
急性胃炎患者恢复期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饮食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蒸蛋羹、软烂面条等,烹调方式以蒸煮为主。戒除烟酒,慎用非甾体抗炎药,伴有焦虑情绪者可尝试深呼吸训练。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呕血、黑便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