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怎么饮食

慢性胃炎患者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选择易消化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规律进餐、补充营养等方式改善症状。慢性胃炎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胆汁反流、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
慢性胃炎患者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减少高脂肪、高盐食物的摄入。膳食中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胸肉,搭配软烂的米饭、面条等主食。每日可少量多餐,每餐控制在七分饱,减轻胃肠负担。避免暴饮暴食或长时间空腹,有助于胃黏膜修复。
推荐食用蒸煮炖类烹调方式的食物,如鸡蛋羹、山药泥、南瓜粥等。蔬菜可选择纤维较少的冬瓜、胡萝卜,水果以苹果、香蕉为宜。主食可选用发面馒头、软面包等发酵面食,比未发酵面食更易消化。避免油炸、烧烤等烹饪方式制作的坚硬食物。
需严格戒除酒精、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辛辣调料如辣椒、芥末、胡椒等可能加重胃黏膜损伤,应尽量避免。过冷或过热的食物会刺激胃部,适宜温度在40-50摄氏度。腌制食品、加工肉制品含有大量亚硝酸盐,可能诱发胃部不适。
建立固定的三餐时间,避免饥一顿饱一顿。早餐应在起床后1小时内进食,晚餐与睡眠间隔3小时以上。两餐之间可适当加餐,如无糖酸奶、苏打饼干等。细嚼慢咽,每口食物咀嚼20-30次,减少胃部工作量。睡前3小时避免任何进食,防止夜间胃酸分泌过多。
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有助于维持胃黏膜健康,可通过全谷物、瘦肉等食物获取。维生素C含量高的新鲜果蔬应去皮去籽后食用,如猕猴桃、橙子等。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蛋白粉、复合维生素等营养补充剂。缺铁性贫血患者需适量增加红肉、动物肝脏等含铁食物的摄入。
慢性胃炎患者除注意饮食外,还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适当进行散步、瑜伽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胃肠蠕动。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胃镜。出现持续上腹痛、呕血、黑便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戒烟限酒,保持口腔卫生,减少幽门螺杆菌感染风险。注意气候变化时的保暖,避免腹部受凉诱发症状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