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皮质和肾髓质的区别有什么

肾皮质和肾髓质在结构、功能及组织学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区别有位置不同、结构不同、功能侧重不同、血供特点不同、疾病易感性不同。
肾皮质位于肾脏外层,呈红褐色,厚度约5-7毫米,直接与肾被膜相邻。肾髓质位于皮质内侧,由10-18个肾锥体组成,尖端形成肾乳头伸入肾小盏。皮质包绕髓质并延伸至锥体之间形成肾柱,这种分层结构在肾脏冠状切面肉眼可见。
肾皮质主要由肾小球、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构成,包含大量血管球和密集的肾小管断面。肾髓质则以髓袢和集合管为主,组织学上可见平行排列的直小血管和细长的肾小管结构。皮质中肾小球滤过膜由内皮细胞、基底膜和足细胞构成,而髓质亨氏袢的薄壁段仅由单层扁平上皮组成。
肾皮质主要完成血液滤过功能,每天约形成180升原尿,其近曲小管重吸收大部分水分和营养物质。肾髓质通过逆流倍增机制形成高渗环境,亨氏袢升支主动转运钠离子,集合管在抗利尿激素调节下决定最终尿量,两者协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肾皮质接受90%的肾血流量,入球小动脉直径大于出球小动脉形成高压促进滤过。髓质血供仅占10%,直小血管来自出球小动脉分支,血流缓慢利于渗透压梯度维持,但缺氧易导致髓质损伤。皮质血管网丰富而髓质血管呈"发夹样"走行。
肾皮质易发生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免疫复合物沉积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蛋白尿和血尿。肾髓质多见缺血性损伤如镇痛剂肾病、髓质海绵肾,常导致尿液浓缩功能障碍。急性肾小管坏死时皮质小管上皮细胞脱落,而髓质易发生亨氏袢升支电解质转运异常。
日常应注意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避免高盐高脂饮食加重肾脏负担。出现持续腰痛、夜尿增多或尿液泡沫增加时需及时检查尿常规和肾脏超声,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避免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肾毒性药物,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肾脏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