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骨密度是哪个部位

测骨密度通常检测腰椎、股骨近端和前臂远端三个部位。骨密度检查主要用于评估骨质疏松风险,不同部位的选择与检测目的、年龄等因素有关。
腰椎是骨密度检测的常用部位,尤其适用于中老年人群的骨质疏松筛查。腰椎主要由松质骨构成,代谢活跃,能较早反映骨量流失情况。该部位检测可评估脊柱骨折风险,但结果可能受腰椎退行性病变、骨质增生等因素干扰。检查时需保持平卧位,避免衣物金属饰品影响结果。
股骨近端检测重点评估髋部骨折风险,对老年人群尤为重要。该部位包含股骨颈、大转子和股骨干等区域,能同时反映皮质骨和松质骨状态。检测时需将腿部固定于特定角度,肥胖或关节畸形者可能影响测量准确性。髋部骨密度值与跌倒后骨折风险直接相关。
前臂远端检测适用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代谢性骨病的评估,或腰椎/髋部无法测量时的替代方案。该部位以皮质骨为主,变化较脊柱和髋部缓慢。优势在于不受体重限制,孕妇或严重肥胖者也可检测。桡骨远端1/3处是标准测量位点,操作时需保持前臂正确摆放。
骨密度检测前应避免服用钙剂,穿着无金属饰物的衣物。日常可通过补充维生素D、适度负重运动、增加奶制品摄入等方式维持骨健康。检测结果异常者建议定期复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中老年人应重视防跌倒措施,降低骨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