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吸入性肺炎是怎么回事

幼儿吸入性肺炎可能由乳汁反流、胃食管反流、吞咽功能障碍、呼吸道异物、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体位引流、抗生素治疗、支气管镜取出异物、氧疗、营养支持等方式治疗。
哺乳后未及时拍嗝可能导致乳汁反流至呼吸道。表现为频繁呛奶、口周发绀,家长需在喂奶后竖抱幼儿15-20分钟,采用空心掌由下至上轻拍背部。若出现呼吸急促,应立即清理口腔分泌物并侧卧。
食管下括约肌发育不完善易引发反流。典型症状为进食后哭闹、拒食,可能伴随呕吐。建议家长少量多次喂养,喂奶后保持30度斜坡卧位,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枸橼酸莫沙必利颗粒调节胃肠动力。
脑性瘫痪或早产儿常见协调性吞咽障碍。表现为进食时咳嗽、喘息,可通过吞咽造影确诊。康复训练包括冰刺激口腔黏膜、调整奶嘴流速,严重时需鼻饲喂养。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可用于预防继发感染。
误吸玩具零件或食物残渣会导致机械性阻塞。突发剧烈呛咳、吸气性喘鸣提示异物存留,需急诊行支气管镜检查。阿奇霉素颗粒适用于异物取出后的预防性抗感染治疗。
喉软化症患儿吸气时喉部塌陷,增加误吸风险。特征性表现为鸡鸣样咳嗽、三凹征,睡眠时加重。建议补充维生素AD滴剂促进软骨发育,喂养时采用稠厚型配方奶减少呛咳。
日常需保持环境湿度50%-60%,避免接触二手烟。喂养时选择防胀气奶瓶,控制奶液流速。出现呼吸频率超过50次/分、持续发热或血氧饱和度低于92%时,应立即就医。恢复期可适当补充乳铁蛋白粉增强呼吸道免疫力,但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等祛痰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