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一直低烧怎么回事

心胸外科编辑 医心科普
0次浏览

术后一直低烧可能与伤口感染、药物反应、术后吸收热、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因素有关,可通过抗感染治疗、调整用药、物理降温等方式干预。建议及时复查血常规和影像学检查,明确发热原因。

1、伤口感染

手术切口处细菌繁殖可能引发局部红肿热痛,伴随体温波动在37.5-38.5℃。需加强切口换药,必要时取分泌物培养。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等抗生素,配合碘伏消毒液局部处理。每日观察敷料渗液情况,保持伤口干燥清洁。

2、药物反应

部分镇痛药或抗生素可能引起药物热,通常表现为用药后24-72小时内出现弛张热。体温监测显示昼夜波动超过1℃,但无明确感染灶。需联系主刀医生评估是否调整用药方案,如将哌替啶注射液更换为塞来昔布胶囊,或停用可疑致敏药物。

3、术后吸收热

组织损伤后坏死物质吸收可能导致术后3天内低热,体温多不超过38℃,无寒战等全身症状。可通过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适当增加饮水量促进代谢。通常无需特殊处理,若持续超过5天需排除其他病因。

4、深静脉血栓

长期卧床致血流缓慢可能形成下肢静脉血栓,表现为单侧肢体肿胀伴低热。超声检查可确诊,需紧急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抗凝,联合穿弹力袜预防肺栓塞。术后早期踝泵运动每小时重复进行有助于预防。

5、肺部感染

全麻插管或卧床咳痰无力易诱发肺炎,常见咳嗽咳痰伴体温升高。胸片可见浸润影,痰培养可明确病原体。除使用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外,应每2小时翻身拍背,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溶液稀释痰液。

术后发热期间应每日监测体温4次,记录热型变化。保持病房通风但避免直吹冷风,选择棉质透气病号服。饮食以高蛋白流质为主,如蒸蛋羹、鲫鱼汤等,适量补充维生素C泡腾片。若体温超过38.5℃或伴随意识改变,须立即通知医护人员处理。出院后仍持续低热需复查炎症指标,排除迟发性感染可能。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