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如何护理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护理需重点关注眼压监测、用药规范、伤口保护和生活方式调整。
术后1-3天需每日测量眼压,使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或Goldmann压平眼压计。眼压波动超过5mmHg时应及时告知医生,可能需调整降眼压药物。监测时避免压迫术眼,记录晨起、午间、傍晚三次数据以观察昼夜变化规律。
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感染,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如氟米龙滴眼液控制炎症,配合降眼压药物如布林佐胺滴眼液。滴药前清洁双手,瓶口避免接触眼球,不同药物间隔5分钟,先滴溶液型再滴混悬液型。
术后1周内佩戴硬质眼罩防止碰撞,睡眠时用防护罩。避免揉眼、弯腰、剧烈咳嗽等增加眼压行为。术眼出现突发疼痛、视力下降或分泌物增多时立即就医。切口愈合期避免游泳、桑拿等潮湿环境。
术后48小时保持半卧位休息,枕头抬高30度促进房水引流。避免长时间低头阅读或使用电子产品,夜间睡眠可适当垫高头部。前房形成不良者需严格保持俯卧位12-16小时/天。
饮食选择高纤维食物预防便秘,控制单次饮水量在200ml以内。3个月内避免提重物、屏气动作和倒立体位。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室内光线宜柔和。定期复查房角镜、视野检查和OCT评估滤过泡功能。
术后3个月内每月复查眼压、视神经及前房深度,6个月后根据情况延长随访间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紧张诱发眼压升高。出现虹视、头痛恶心等青光眼先兆症状时需急诊处理。长期避免穿戴过紧衣领,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建议家属学会滴眼药手法,协助记录用药时间和眼压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