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得了嗜睡症

嗜睡症可通过日间过度嗜睡、睡眠发作、睡眠时间延长等表现判断,通常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作性睡病、药物副作用、抑郁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诊断需结合多导睡眠监测、Epworth嗜睡量表评估及病史采集。
日间过度嗜睡是核心症状,表现为无法克制的困倦感,常在安静或单调环境下突然入睡。患者可能在谈话、用餐甚至驾驶时突发睡眠,每次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醒后短暂清醒但很快再次犯困。需与普通疲劳区分,典型特征是即使夜间睡眠充足,白天仍反复出现不可控的睡眠需求。临床常用莫达非尼片、盐酸哌甲酯缓释片等中枢兴奋剂改善症状,但需排除睡眠呼吸暂停等继发因素。
睡眠发作指突然发生的不可抗拒的睡眠,常伴有猝倒(情绪激动时肌张力丧失)。这类症状多见于发作性睡病,可能与下丘脑分泌素缺乏有关。患者可能在大笑、愤怒时突然倒地但意识清醒,持续数秒后恢复。需通过脑脊液检测下丘脑分泌素水平确诊,治疗可选用羟丁酸钠口服溶液、文拉法辛缓释胶囊等药物调节睡眠觉醒周期。
原发性嗜睡症患者夜间睡眠常超过10小时,但晨起后仍感疲乏。与失眠不同,患者虽能快速入睡但睡眠质量差,深睡眠比例不足。多导睡眠监测显示睡眠效率低下,频繁觉醒。需排查甲状腺功能减退(TSH升高)或抗抑郁药(如米氮平片)引起的药物性嗜睡,前者需补充左甲状腺素钠片,后者需调整用药方案。
长期嗜睡会导致注意力、记忆力减退,因睡眠片段化影响记忆巩固。患者可能被误诊为痴呆或抑郁症,但经持续正压通气治疗(针对睡眠呼吸暂停)或服用阿莫达非尼胶囊后认知功能可改善。儿童患者表现为学习成绩骤降,家长需观察其夜间打鼾、呼吸暂停等情况。
需关注是否伴发夜间腿动(不宁腿综合征)、打鼾(睡眠呼吸暂停)或幻觉(发作性睡病)。抑郁症相关嗜睡多伴有情绪低落,而甲状腺功能减退常合并怕冷、体重增加。医生可能建议进行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若平均入睡时间<8分钟且出现REM期睡眠可支持发作性睡病诊断。
怀疑嗜睡症时应记录2周睡眠日记,包括入睡时间、觉醒次数及日间小睡情况。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等危险活动,限制咖啡因摄入以防夜间睡眠紊乱。卧室环境需保持黑暗安静,固定作息时间有助于调节生物钟。若症状持续需尽早就诊神经内科或睡眠专科,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