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和功能消化不良的区别

慢性胃炎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两种不同的胃肠疾病,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症状表现及诊断依据。慢性胃炎通常由胃黏膜炎症引起,而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功能性胃肠病,无明确器质性病变。
慢性胃炎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胆汁反流等因素相关,胃镜检查可见黏膜充血水肿或萎缩性改变。患者常出现上腹隐痛、餐后饱胀、反酸等症状,部分可能伴随食欲减退或体重下降。诊断需结合胃镜及病理检查,治疗包括根除幽门螺杆菌、抑酸药物如奥美拉唑肠溶片、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咀嚼片等。
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表现为持续或反复的上腹不适,如早饱、嗳气、烧灼感,但胃镜检查无异常发现。发病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高敏感性、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常用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片、调节内脏敏感性的药物如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必要时需配合心理干预。两类疾病均需避免辛辣刺激饮食,规律进餐并控制情绪压力。
日常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过饱或空腹时间过长,限制咖啡因及酒精摄入。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呕血、黑便等警示表现,应及时复查胃镜排除其他病变。两类疾病均需长期管理,患者应遵医嘱规范用药并定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