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大便出血怎么回事

关键词: #贫血
关键词: #贫血
贫血伴随大便出血可能与痔疮、消化道溃疡、结肠息肉、炎症性肠病、结肠癌等因素有关,需结合具体病因采取止血、补铁或手术等治疗措施。
长期便秘或久坐可能导致痔静脉丛曲张破裂出血,血液鲜红且附着于粪便表面,可能伴随肛门疼痛或瘙痒。轻度可通过高纤维饮食改善,急性发作时可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普济痔疮栓等药物止血消肿,反复出血需考虑胶圈套扎术。
胃十二指肠溃疡侵蚀血管会引起柏油样黑便,常伴有上腹痛及反酸,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或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有关。确诊需胃镜检查,治疗需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等药物,同时根除幽门螺杆菌。
息肉表面糜烂可能导致间歇性血便,血液多与粪便混合,较大息肉可能引起肠梗阻症状。结肠镜检查可明确诊断,较小息肉可在内镜下切除,病理提示腺瘤性息肉者需定期随访。
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发作时会出现黏液脓血便,伴随腹泻、腹痛及体重下降。急性期需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控制炎症,严重者需注射英夫利西单抗,长期贫血者需补充硫酸亚铁片。
肿瘤溃破可导致暗红色血便与进行性贫血,可能伴有排便习惯改变或腹部包块。确诊依赖肠镜及病理活检,早期可行根治性手术,晚期需结合放化疗,同时需纠正贫血并营养支持。
建议立即就医完善粪常规、胃肠镜等检查,急性出血期需禁食辛辣刺激食物,选择温软易消化饮食,避免剧烈运动。长期贫血患者可适量进食猪肝、菠菜等富铁食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确定补铁方案,不可自行服用铁剂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