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慢性腹泻怎么区分

关键词: #腹泻
关键词: #腹泻
急慢性腹泻可通过病程长短、病因及症状特点区分。急性腹泻病程通常短于2周,多由感染、食物中毒等引起;慢性腹泻持续超过4周,可能与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等有关。
急性腹泻起病急骤,常伴随呕吐、发热、腹痛等症状,粪便多呈水样或稀便,严重时可导致脱水。常见病因包括病毒性胃肠炎、细菌性食物中毒、寄生虫感染等。治疗以补液为主,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控制症状。慢性腹泻表现为长期排便次数增多或粪便性状改变,可能伴随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病因复杂,需排查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乳糖不耐受、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炎症性肠病患者可能需要美沙拉嗪肠溶片、泼尼松片等药物。
腹泻期间应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高脂、高纤维饮食。慢性腹泻患者需记录饮食与症状关系,排查过敏原。若出现血便、持续发热、严重脱水或体重骤降,应及时就医完善粪便检测、肠镜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