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青光眼是怎么回事

中医养生编辑 医普小能手
18次浏览

关键词: #青光眼

先天性青光眼可能由遗传因素、房角发育异常、眼内压调节障碍、角膜异常、神经嵴细胞迁移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该病是婴幼儿期因房水排出系统发育缺陷导致眼压升高的不可逆性视神经病变。

1、遗传因素

约10%患儿存在家族遗传史,与CYP1B1、LTBP2等基因突变相关。典型表现为出生后眼球扩大、畏光流泪,角膜直径超过12毫米需警惕。确诊后需终身随访,可遵医嘱使用布林佐胺滴眼液、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等降低眼压药物,严重者需行小梁切开术。

2、房角发育异常

胚胎期前房角中胚叶组织残留阻碍房水引流,多合并虹膜异常附着。患儿常出现角膜混浊、哈布纹,眼压测量值常超过21mmHg。治疗首选房角切开术,术后配合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控制眼压,需定期进行视野检查评估视功能。

3、眼内压调节障碍

Schlemm管发育不全或小梁网结构异常导致房水循环受阻。临床可见牛眼征、视乳头凹陷扩大,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显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变薄。早期可试用乙酰唑胺口服溶液,进展期需联合引流阀植入术,术后避免剧烈运动。

4、角膜异常

后弹力层破裂导致角膜水肿增厚,与宫内眼压升高有关。检查可见狄氏膜褶皱,角膜厚度常超过620微米。急性期使用高渗葡萄糖滴眼液减轻水肿,稳定后行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抗青光眼手术,术后需严格预防感染。

5、神经嵴细胞迁移异常

胚胎期神经嵴细胞分化异常影响眼前段发育。可能伴随虹膜缺损、晶状体异位等畸形。治疗需多学科协作,除使用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外,严重病例需行睫状体冷冻术,术后每3个月复查眼轴长度。

患儿日常需避免揉眼、屏气等可能升高眼压的动作,佩戴防护眼镜避免外伤。母乳喂养期间母亲应限制咖啡因摄入,添加辅食后多补充维生素A和DHA。建立完整的眼压监测档案,2岁前每2个月复查一次眼底照相和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学龄期注意筛查屈光不正和弱视。家长发现患儿频繁眨眼、畏光或角膜发雾时须立即就诊。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