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区别

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区别在于发病部位、疼痛规律及并发症风险。胃溃疡多发生于胃窦和胃小弯,疼痛常在餐后加重;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于球部,疼痛以空腹或夜间为主。两者均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抗炎药使用或胃酸分泌异常引起,但十二指肠溃疡更易合并出血或穿孔。
胃溃疡好发于胃窦及胃小弯处黏膜,可能与局部血供较差、黏膜防御机制减弱有关。十二指肠溃疡则集中在十二指肠球部,该区域接触胃酸频率高且黏膜修复能力较弱。内镜检查是明确溃疡位置的金标准,需结合病理活检排除恶性病变。
胃溃疡疼痛多出现在进食后30-60分钟,因食物刺激溃疡面及胃酸分泌增加所致,部分患者伴有饱胀感。十二指肠溃疡典型表现为饥饿痛或午夜痛,进食后可缓解,与空腹时胃酸直接侵蚀溃疡面相关。两种溃疡疼痛均可能放射至背部。
十二指肠溃疡更易发生急性出血或穿孔,因其溃疡常穿透肠壁全层,血管暴露风险高。胃溃疡虽出血概率较低,但癌变风险需警惕,尤其长期不愈的胃溃疡应定期复查胃镜。两种溃疡均可引起幽门梗阻,但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导致的瘢痕性梗阻更常见。
两者均需根除幽门螺杆菌(如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枸橼酸铋钾颗粒联用),但十二指肠溃疡抑酸疗程通常需4-6周,胃溃疡可能延长至6-8周。对于难治性十二指肠溃疡,可考虑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注射剂如注射用奥美拉唑钠。胃溃疡患者需严格筛查非甾体抗炎药使用史。
十二指肠溃疡复发率较高,建议完成治疗后4-8周复查幽门螺杆菌。胃溃疡患者应每3-6个月胃镜随访直至瘢痕形成,尤其伴肠化生者需监测癌变。两类患者均需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以减少复发。
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日常需选择易消化食物如小米粥、蒸蛋羹,避免浓茶咖啡等刺激胃酸分泌的饮品。疼痛发作时可少量进食苏打饼干中和胃酸,但须配合药物治疗。建议记录疼痛与饮食的关联性,复诊时提供详细信息供医生调整方案。长期反复发作或体重下降者应及时完善肿瘤标志物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