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胸与漏斗胸如何区分

扁平胸与漏斗胸可通过胸廓形态、症状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区分。扁平胸表现为胸骨平坦或凹陷轻微,漏斗胸则呈现胸骨中下部明显凹陷。两者均可能由遗传、发育异常或结缔组织疾病引起,需结合临床评估确诊。
扁平胸的胸骨整体平坦或轻微内凹,胸廓前后径显著缩小,侧面观呈板状。漏斗胸的胸骨中下段向脊柱方向凹陷,严重时形成碗状或漏斗状畸形,肋软骨过度生长并向内弯曲。轻度漏斗胸凹陷深度可能不足2厘米,重度者可达5厘米以上,可能压迫心肺。
扁平胸患者多无明显不适,少数伴随运动耐力下降或轻微气促。漏斗胸患者随凹陷程度加重,可能出现心悸、胸痛或反复呼吸道感染,严重者影响心肺功能。儿童期漏斗胸可能随生长发育畸形加剧,部分患者伴有脊柱侧弯或马方综合征体征。
胸部X线检查中,扁平胸显示胸骨平直、胸廓前后径缩短。漏斗胸在侧位片上可见胸骨下端凹陷,CT扫描能精确测量凹陷深度及心脏受压程度。霍尔勒指数常用于评估漏斗胸严重度,该指数超过3.25提示需手术干预。
扁平胸多与先天性胸廓发育不良相关,部分病例存在家族遗传倾向。漏斗胸主要因肋软骨过度生长牵拉胸骨所致,约40%患者有家族史,可能与FBN1基因突变有关。继发性漏斗胸可继发于佝偻病或胸壁外伤。
无症状扁平胸通常无须治疗,严重者可考虑胸廓成形术。轻度漏斗胸可采用真空吸盘或支具矫正,中重度需行Nuss手术或Ravitch手术。手术时机建议在青春期前,此时胸廓柔韧性较好,矫正效果更佳。
发现胸廓异常建议尽早就诊胸外科,通过体格检查与影像学明确诊断。日常避免负重运动加重畸形,补充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相关胸廓变形。术后需定期复查胸廓发育情况,配合呼吸训练促进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