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小儿肺炎类型

关键词: #肺炎
关键词: #肺炎
小儿肺炎类型可通过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病原学检测等方式综合判断,主要有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真菌性肺炎、吸入性肺炎等。
细菌性肺炎通常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引起,患儿可能出现高热、咳嗽伴黄脓痰、呼吸急促等症状。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胸部X线可见肺叶或肺段实变影。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等抗生素,同时配合退热、祛痰等对症处理。
病毒性肺炎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导致,起病较缓,表现为中低热、干咳、喘息等。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正常或偏低,胸部CT可见双肺弥漫性间质改变。临床常用利巴韦林气雾剂、干扰素α2b喷雾剂等抗病毒药物,重症需氧疗支持。
支原体肺炎常见于学龄期儿童,特征为阵发性刺激性干咳、持续高热,肺部体征较轻但胸片显示斑片状阴影。血清支原体IgM抗体检测阳性可确诊。治疗首选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或克拉霉素颗粒,疗程需足量足时。
真菌性肺炎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患儿,表现为长期低热、咳嗽带血丝,CT可见结节伴晕征。痰培养检出白色念珠菌或曲霉菌可确诊。需使用氟康唑口服溶液、两性霉素B脂质体等抗真菌药物,同时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吸入性肺炎由误吸奶汁、胃内容物等引起,常见呛咳后突发呼吸困难、发绀,胸片显示右下肺浸润影。治疗需立即清理呼吸道,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预防感染,严重者需机械通气支持。
家长发现儿童出现发热伴咳嗽、呼吸增快等症状时,应及时测量体温并观察呼吸频率。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增加水分摄入,避免剧烈活动。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的治疗方案差异较大,须由医生通过血常规、C反应蛋白、胸片等检查明确类型后制定个体化方案,切勿自行用药。若患儿出现精神萎靡、拒食、呼吸费力等表现,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