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疫苗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接种狂犬病疫苗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低热、乏力等轻微副作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发生过敏反应或神经系统症状。狂犬病疫苗主要用于暴露后预防,接种者需严格遵循医嘱完成全程免疫程序。
接种部位红肿疼痛是常见反应,通常在24-48小时内自行缓解。部分人群可能出现37.5-38.5℃的低热,伴随食欲减退或肌肉酸痛。这些反应属于疫苗激活免疫系统的正常表现,无须特殊处理,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即可。完成全程接种后,抗体阳转率可达95%以上。
速发型过敏反应多发生在接种后30分钟内,表现为荨麻疹、呼吸困难或血压下降,需立即就医处理。迟发型过敏可能出现接种后72小时内的皮疹或关节痛。神经系统并发症如吉兰-巴雷综合征较为罕见,若出现肢体麻木或运动障碍需及时就诊。有疫苗成分过敏史或免疫缺陷者应提前告知医生。
接种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饮酒,保持规律作息。完成免疫程序后仍需观察10日,若被咬伤动物未死亡则无须继续加强接种。暴露后处置需彻底清洗伤口,配合使用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所有哺乳动物咬伤均需专业评估,延误接种可能导致免疫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