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牙龈息肉是怎么引起的

儿童牙龈息肉可能由牙龈慢性炎症、乳牙滞留、牙齿排列不齐、口腔卫生不良、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牙龈息肉通常表现为牙龈局部红肿、触碰易出血、咀嚼不适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到口腔科就诊。
长期存在的牙龈炎或牙周炎可能导致牙龈组织增生。炎症刺激会使牙龈局部血管扩张,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殖形成息肉样病变。患儿可能出现刷牙出血、牙龈颜色暗红等症状。需通过超声波洁治清除菌斑,配合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西吡氯铵含片等控制感染,炎症消退后息肉可能缩小。
乳牙未按时脱落会阻碍恒牙萌出,滞留的乳牙边缘长期刺激牙龈组织,导致局部增生形成息肉。患儿常伴有乳牙松动但未脱落、恒牙萌出受阻等情况。需拍摄X线片评估恒牙胚位置,拔除滞留乳牙后,多数息肉可自行消退。术后可使用康复新液含漱促进创面愈合。
牙齿错位拥挤容易造成食物嵌塞,长期机械摩擦刺激牙龈组织增生。患儿常见牙列中有明显拥挤牙齿,相邻牙龈呈半球形隆起。需进行正畸评估,矫正牙齿排列后消除刺激因素。日常可使用牙线清理邻面,配合丁硼乳膏局部涂抹缓解炎症。
刷牙不彻底导致菌斑堆积,长期刺激牙龈组织发生病理性增生。表现为息肉表面多有牙石沉积,周围牙龈缘红肿。家长应指导孩子使用巴氏刷牙法,必要时辅助使用儿童电动牙刷。可短期应用碘甘油局部消炎,但需避免长期使用以防色素沉着。
少数患儿存在家族性牙龈纤维瘤病倾向,表现为多发性牙龈息肉且易复发。这类息肉质地较韧,切除后病理检查可见密集胶原纤维。需定期口腔检查,必要时行牙龈成形术。术后可短期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预防感染。
家长应帮助儿童建立每日两次巴氏刷牙的习惯,使用儿童含氟牙膏清洁牙面。每餐后可用温水漱口,避免过硬食物摩擦息肉。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专业口腔检查,发现乳牙滞留或恒牙萌出异常时及时干预。对于已经形成的牙龈息肉,切勿自行撕扯或咬破,防止继发感染或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