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跟鼻前庭炎的区别有哪些

过敏性鼻炎与鼻前庭炎在病因、症状及治疗上存在明显区别。过敏性鼻炎主要由过敏原刺激引发,鼻前庭炎多与局部感染或刺激有关。两者区别主要有发病机制不同、典型症状不同、诱发因素不同、检查结果不同、治疗方式不同。
过敏性鼻炎属于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当花粉、尘螨等过敏原接触鼻黏膜时,会激活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炎性介质,导致血管扩张和腺体分泌亢进。鼻前庭炎则是鼻前庭皮肤及毛囊的细菌感染,常见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多因挖鼻、拔鼻毛等机械损伤导致局部屏障破坏。
过敏性鼻炎以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痒和鼻塞为主要特征,常伴眼痒和流泪,症状具有季节性或常年性发作特点。鼻前庭炎表现为鼻前庭皮肤红肿热痛,可见脓性分泌物或结痂,严重时形成疖肿,疼痛感明显且局限在鼻孔周围。
过敏性鼻炎发作与接触过敏原直接相关,如春秋季花粉浓度升高、尘螨滋生环境等。鼻前庭炎诱因多为不良卫生习惯,如频繁挖鼻导致皮肤破损,或长期佩戴鼻胃管等医疗器械的局部摩擦刺激。
过敏性鼻炎患者鼻黏膜呈苍白色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呈阳性。鼻前庭炎通过体格检查即可发现局部化脓性病变,细菌培养可检出致病菌,血常规可能显示中性粒细胞升高。
过敏性鼻炎需避免接触过敏原,使用氯雷他定片、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等药物控制症状,严重者可考虑脱敏治疗。鼻前庭炎以局部抗菌为主,如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外涂,形成脓肿时需切开引流,同时纠正挖鼻等不良习惯。
过敏性鼻炎患者应注重环境控制,定期清洗床上用品并使用空气净化器,外出佩戴口罩减少过敏原接触。鼻前庭炎患者需保持鼻腔清洁,避免机械性损伤,出现持续红肿热痛应及时就医。两种疾病均需遵医嘱规范用药,不可自行长期使用减充血剂或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