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湿疹还是过敏性鼻炎

湿疹和过敏性鼻炎可通过发病部位、典型症状及诱因进行区分。湿疹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伴瘙痒,常见于面部和四肢屈侧;过敏性鼻炎则以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和鼻塞为主,多由花粉或尘螨诱发。两者分别属于皮肤科和耳鼻喉科疾病范畴,建议就医明确诊断。
湿疹好发于面部、手肘窝、腘窝等皮肤皱褶处,婴幼儿多见于头皮和躯干。过敏性鼻炎症状集中在鼻腔和眼结膜,可能伴随眼部瘙痒和流泪。皮肤症状与呼吸道症状的解剖学定位是重要鉴别点。
湿疹患者可见皮肤干燥、脱屑、渗出性丘疹,搔抓后易出现苔藓样变。过敏性鼻炎典型表现为突发性连续喷嚏,每日发作数次,伴随大量清水样鼻涕和鼻黏膜苍白水肿。夜间鼻塞可能导致张口呼吸。
湿疹发作常与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相关,接触洗涤剂、汗液刺激后加重。过敏性鼻炎具有明显季节性,春秋季花粉浓度高时症状加剧,常年性患者多对尘螨、宠物皮屑过敏。过敏原检测可辅助鉴别。
湿疹属于Th2型免疫反应介导的慢性炎症,与丝聚蛋白基因突变相关。过敏性鼻炎是IgE介导的I型超敏反应,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导致血管扩张。两者虽然都涉及免疫异常,但作用靶器官和分子机制不同。
湿疹治疗以保湿剂(如凡士林软膏)、糖皮质激素药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为主。过敏性鼻炎需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和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严重病例可能需脱敏治疗。
日常护理需注意避免已知过敏原接触,湿疹患者应减少热水烫洗,选择无刺激衣物。过敏性鼻炎患者外出可佩戴口罩,保持室内湿度40%-60%。两种疾病都可能反复发作,建议记录症状日记帮助医生判断病情变化,切勿自行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合并哮喘或其他过敏性疾病时应及时进行系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