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病和蛲虫病的区别

蛔虫病和蛲虫病是两种不同的肠道寄生虫感染,主要区别在于病原体种类、传播途径和典型症状。蛔虫病由蛔虫引起,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营养不良;蛲虫病由蛲虫引起,以夜间肛周瘙痒为特征。两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但蛲虫更易在家庭或集体环境中发生接触传播。
蛔虫病的病原体为似蚓蛔线虫,成虫体长可达20厘米,主要寄生于小肠。蛲虫病的病原体为蠕形住肠线虫,成虫体长仅1厘米左右,常寄生于盲肠和结肠。两种寄生虫的虫卵形态不同,蛔虫卵呈椭圆形且外层有凹凸不平的蛋白质膜,蛲虫卵则呈不对称椭圆形且一侧扁平。
蛔虫主要通过摄入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源感染,虫卵在土壤中可存活数月。蛲虫则更依赖人际接触传播,感染者搔抓肛周后,虫卵可附着在手指或物品表面,通过直接接触或吸入空气中的虫卵造成传播,常见于幼儿园等集体场所。
蛔虫病早期可能出现咳嗽等幼虫移行症状,后期以脐周阵发性疼痛、食欲异常为主,严重者可出现肠梗阻。蛲虫病最典型表现为夜间肛周剧烈瘙痒,可能伴有睡眠障碍,女性患者可能出现外阴刺激症状,但较少引起严重营养不良。
蛔虫病可通过粪便检出虫卵确诊,成虫偶可随粪便排出。蛲虫病常用透明胶纸法在肛周取样查卵,夜间检查可见成虫爬出产卵。两种寄生虫感染均可通过血常规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但蛲虫病的血清学检查价值有限。
蛔虫病可选用阿苯达唑片、甲苯咪唑咀嚼片或三苯双脒肠溶片。蛲虫病常用阿苯达唑颗粒、吡喹酮片或双羟萘酸噻嘧啶混悬液,需全家同时治疗以防重复感染。两种疾病均需配合环境消毒,蛲虫感染者应煮沸消毒内衣裤。
预防两种寄生虫感染均需注意饮食卫生,蔬菜水果彻底清洗,肉类充分煮熟。蛲虫感染者应剪短指甲避免抓挠,每日更换并消毒床单。集体机构发现病例时需开展环境消杀,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若出现反复腹痛或肛周瘙痒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病原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