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没了阑尾,身体会有哪些变化?当心3种病找上门,能不切就别切

消化内科编辑 健康真相官
0次浏览

阑尾这个"小尾巴"平时毫无存在感,可一旦发炎却能让人痛到怀疑人生。很多人觉得切了就一了百了,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个被当作"无用器官"的小东西,其实在身体里扮演着重要角色。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失去阑尾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微妙变化。

一、阑尾不只是一个"小口袋"

1、免疫系统"训练营"

阑尾含有丰富的淋巴组织,是肠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帮助培养有益菌群,训练免疫细胞识别有害物质。研究发现,儿童时期切除阑尾可能影响免疫系统发育。

2、肠道菌群"备份盘"

当肠道遭遇严重感染时,阑尾储存的有益菌就像应急储备,能快速帮助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这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腹泻后恢复得特别快。

3、神经内分泌调节站

阑尾分布着特殊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可能参与调节肠道运动和部分激素分泌。虽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但切除后部分人确实出现消化功能变化。

二、失去阑尾可能带来的3个隐患

1、肠道菌群失调风险增加

临床观察发现,无阑尾人群发生艰难梭菌感染、肠易激综合征的几率略高。这可能与缺乏菌群"备份"功能有关。

2、部分免疫疾病发病率上升

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类风湿关节炎,在阑尾切除人群中的发生率略高于普通人群。

3、消化功能微妙变化

约15%的人术后会出现轻微排便习惯改变,比如便秘或腹泻交替。通常3-6个月后会逐渐适应。

三、什么情况下必须切除阑尾

1、急性阑尾炎发作

出现转移性右下腹痛、发热、呕吐等症状,确诊后应尽快手术,避免穿孔导致腹膜炎。

2、反复慢性阑尾炎

每年发作2次以上,影响生活质量,可以考虑择期手术。

3、阑尾肿瘤

虽然罕见,但一旦发现需要手术切除。

四、术后养护关键点

1、补充益生菌

术后1-3个月适当补充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帮助重建肠道微生态。

2、高纤维饮食

多吃燕麦、苹果等富含可溶性纤维的食物,培养有益菌群。

3、适度运动

避免久坐,每天散步30分钟促进肠道蠕动。

4、观察身体变化

记录排便情况,如果持续腹泻或便秘超过2周要就医。

现代医学已经证实,阑尾绝不是进化残留物。当然如果已经切除也不必过度焦虑,身体有其他代偿机制。关键是要了解这些潜在影响,提前做好预防措施。记住,任何手术决定都要权衡利弊,医生的专业建议永远是最重要的参考。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