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会出现少尿吗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一般不会出现少尿,但若合并严重低钾血症或肾功能损害时可能出现尿量减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醛固酮导致的一种内分泌疾病,典型表现为高血压、低血钾、多尿等。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通常因醛固酮促进肾脏排钾作用增强,导致尿钾排泄增多,常表现为多尿、夜尿增多。醛固酮通过作用于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增加钠的重吸收和钾的排泄,进而引起渗透性利尿。多数患者因多尿导致口渴加重,进一步增加水分摄入,形成多饮多尿的循环。部分患者可能因长期高血压或低钾血症未及时纠正,逐渐影响肾小管浓缩功能,但少尿并非该病典型表现。
当患者出现严重低钾血症时,可能因低钾性肾病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影响尿液浓缩功能,此时可能出现尿量减少。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也可能导致肾动脉硬化或肾功能不全,进而引起少尿。这类情况通常伴随血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等实验室检查异常,需通过纠正电解质紊乱、控制血压等措施改善肾功能。
确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需进行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筛查、盐水负荷试验等检查。治疗上可采用螺内酯片、依普利酮片等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或行肾上腺切除术。日常需监测血压和血钾水平,限制钠盐摄入,避免高盐饮食加重水钠潴留。若出现尿量明显减少或水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肾功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