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的分期是什么

面瘫的分期主要有急性期、静止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表现和处理方式存在差异。
急性期通常为发病后1-7天,主要表现为突发性面部肌肉无力或瘫痪,患侧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等症状。此阶段可能伴随耳后疼痛或味觉异常。急性期需避免局部受凉刺激,可遵医嘱使用泼尼松片减轻神经水肿,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急性期不建议进行强刺激的面部按摩或针灸。
静止期多在发病后2-4周,此时面神经水肿逐渐消退但功能尚未恢复,面部肌肉仍处于瘫痪状态,但进展性症状停止。此阶段可开始温和康复训练,如遵医嘱进行面部肌肉被动运动,配合维生素B1片促进神经修复。静止期需注意保护暴露的角膜,可使用人工泪液预防干眼症。
恢复期常出现在发病4周后,面部肌肉功能开始逐步恢复,可能出现联动运动等后遗症。此阶段应加强主动面部肌肉训练,如鼓腮、皱眉等动作,可配合电刺激治疗。部分患者可能遗留轻度面肌无力,持续超过6个月未恢复则考虑为后遗症期。恢复期可继续使用神经营养药物如胞磷胆碱钠胶囊。
面瘫患者需保持充足睡眠,避免冷风直吹面部,饮食注意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全谷物、瘦肉等。恢复期间应定期复诊评估神经功能,避免过度疲劳或情绪波动。若出现眼部不适或面部肌肉痉挛加重,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