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皮肤血管瘤

皮肤血管瘤是一种由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多见于婴幼儿,临床表现为皮肤表面红色或紫色斑块、结节。皮肤血管瘤主要包括婴幼儿血管瘤、先天性血管瘤、化脓性肉芽肿等类型,多数生长缓慢且具有自限性,但部分可能影响外观或伴随出血风险。
婴幼儿血管瘤是最常见的类型,出生后数周内出现,表现为鲜红色斑块或隆起结节。可能与胎儿期血管发育异常有关,初期快速生长后多会自行消退。浅表型可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外敷,深部型需口服普萘洛尔口服溶液,合并溃疡时可使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凝胶。
先天性血管瘤在出生时即存在,分为快速消退型和非消退型。快速消退型通常在1年内自然消退,非消退型持续存在且可能增厚。超声检查可辅助诊断,脉冲染料激光可用于改善外观,顽固性病变可考虑注射聚桂醇注射液。
化脓性肉芽肿属于获得性血管增生,常由轻微外伤诱发,表现为易出血的红色丘疹。病理检查可确诊,二氧化碳激光或电灼治疗有效,术后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复发率较高需定期随访。
静脉畸形属于低流速血管畸形,表现为青紫色柔软肿块,按压可缩小。MRI检查可明确范围,硬化治疗常用聚多卡醇注射液,广泛病变可能需要分次手术切除,压迫症状明显者可穿戴弹力衣物。
毛细血管畸形即鲜红斑痣,出生时表现为粉红色斑片,随年龄增长可能增厚变暗。闪光泵浦脉冲染料激光是首选治疗方式,需多次治疗,顽固病例可联合使用噻吗洛尔凝胶,合并综合征时需排查其他系统异常。
皮肤血管瘤患者应避免搔抓或摩擦病变部位,防止破损出血。日常注意防晒以减少色素沉着,婴幼儿患者家长需定期测量瘤体大小并记录变化。合并感染、迅速增大或影响视力呼吸等功能时,应及时至皮肤科或血管外科就诊,治疗方案需根据年龄、部位及分型个体化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