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基底细胞瘤

基底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起源于表皮基底细胞,多见于头颈部等日光暴露部位,生长缓慢且极少转移。
基底细胞瘤好发于中老年人,典型表现为珍珠样光泽的丘疹或结节,边缘隆起伴毛细血管扩张。病灶中心易形成溃疡,呈现"鼠咬状"外观。紫外线照射是主要诱因,长期累积性光损伤导致TP53基因突变是重要发病机制。
根据组织学可分为结节型、浅表型、硬化型和色素型四种。结节型最常见,约占70%,表现为半透明蜡样结节;浅表型呈红斑伴鳞屑,易误诊为湿疹;硬化型呈淡黄色斑块,边界不清;色素型含黑色素沉积,需与黑色素瘤鉴别。
皮肤镜检查可见蓝灰色卵圆形巢、轮辐状血管等特征性表现。确诊需行组织病理检查,典型表现为基底样细胞团块,周边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免疫组化显示Ber-EP4阳性有助于与鳞状细胞癌鉴别。
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式,Mohs显微描记手术适用于高风险部位。光动力疗法适用于浅表型,外用咪喹莫特乳膏可用于低风险病例。放射治疗适用于无法手术的老年患者,靶向药物如Vismodegib用于晚期病例。
早期治疗治愈率超过95%,但未治疗者可局部侵袭破坏深部组织。预防需避免日晒,使用SPF30以上防晒霜,定期皮肤自查。有家族史者应每年进行专业皮肤检查,发现可疑皮损及时活检。
日常生活中应做好防晒保护,穿戴宽檐帽和防晒衣物。避免使用日光浴设备,户外活动尽量避开10-16点强紫外线时段。保持皮肤清洁湿润,出现持久不愈的皮肤溃疡或新生物应及时就诊。术后患者需定期随访,监测复发和新发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