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炎去医院怎么检查

结肠炎患者就医时通常需进行粪便常规、血常规、结肠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活检等检查项目。结肠炎可能与感染、免疫异常、缺血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粪便常规检查可检测粪便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寄生虫卵及潜血情况,帮助判断是否存在肠道感染或出血。细菌性结肠炎患者的粪便中常出现大量白细胞,溃疡性结肠炎可能伴随隐血阳性。该检查无需特殊准备,留取新鲜标本后2小时内送检即可。
血常规通过观察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及血红蛋白水平,评估炎症程度和贫血状况。急性感染性结肠炎多表现为白细胞升高,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合并缺铁性贫血。采血前无须空腹,但需告知医生近期用药史。
结肠镜检查可直接观察结肠黏膜病变范围及形态,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关键手段。检查前需清洁肠道,镜下可见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形成。必要时可同步取组织活检,但肠穿孔高风险患者需谨慎。
腹部CT或MRI能显示肠壁增厚、周围脂肪密度增高及并发症如肠梗阻等。CT结肠成像适用于无法耐受肠镜者,可评估全结肠形态。检查前需服用造影剂,孕妇及肾功能不全者需特殊评估。
通过肠镜获取的黏膜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鉴别炎症性肠病与感染性结肠炎。典型溃疡性结肠炎表现为隐窝脓肿和连续性炎症,克罗恩病可见非干酪样肉芽肿。活检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确诊结肠炎后应保持低渣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急性期需卧床休息。按医嘱服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药物,定期复查肠镜监测病情变化。出现持续腹痛、便血或发热等症状时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