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炎与牙本质过敏的区别

牙髓炎与牙本质过敏是两种不同的牙科疾病,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症状及治疗方式。牙髓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牙髓组织炎症,表现为自发性剧痛、冷热刺激痛加剧;牙本质过敏则是牙本质暴露导致的短暂尖锐疼痛,通常由刷牙磨损、牙龈退缩等因素引发。
牙髓炎多由龋齿未及时治疗导致细菌侵入牙髓腔,或牙体硬组织缺损引发感染。牙本质过敏则因牙釉质磨损、牙龈退缩使牙本质小管暴露,外界刺激通过小管传导至牙神经。前者属于感染性病变,后者属于物理性刺激反应。
牙髓炎疼痛呈持续性跳痛,夜间加重,可能放射至同侧头部,冷热刺激会延长疼痛时间。牙本质过敏表现为短暂尖锐刺痛,仅在接受冷热酸甜或机械刺激时出现,刺激消失后疼痛立即缓解。
牙髓炎患牙叩诊可能出现不适,温度测试引发持续性疼痛,X线片可见龋坏接近髓腔或根尖周阴影。牙本质过敏患牙无叩痛,探诊可定位敏感点,冷空气喷吹试验阳性,影像学检查通常无异常。
牙髓炎需进行根管治疗清除感染组织,严重者需拔牙,可配合使用甲硝唑片、布洛芬缓释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控制感染和疼痛。牙本质过敏采用脱敏牙膏、激光治疗或树脂封闭剂阻断刺激传导,日常可使用含氟化钠的脱敏凝胶。
未经治疗的牙髓炎可能发展为根尖周炎、颌骨骨髓炎等并发症。牙本质过敏虽不危及牙齿存活,但长期未处理可能加速牙体缺损。两者均需定期口腔检查,牙髓炎治疗后需冠修复保护患牙。
保持每日两次巴氏刷牙法,使用软毛牙刷避免过度磨损牙颈部。牙本质过敏者应减少酸性食物摄入,牙髓炎患者治疗后避免用患牙咀嚼硬物。建议每半年进行专业洁牙和口腔检查,发现龋齿或楔状缺损及时处理,从源头预防两类疾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