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折的常见部位有哪些

急救知识编辑 科普小医森
18次浏览

关键词: #骨折

老年骨折的常见部位主要有股骨颈、桡骨远端、胸腰椎、肱骨近端和骨盆。老年人骨质疏松、平衡能力下降等因素易导致这些部位骨折,需及时就医评估。

1、股骨颈

股骨颈骨折多因跌倒时髋部着地引起,常见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患者可能出现患肢缩短、外旋畸形及活动受限。需通过X线或CT确诊,治疗包括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等。康复期需避免过早负重,可遵医嘱使用阿仑膦酸钠片、碳酸钙D3片等抗骨质疏松药物。

2、桡骨远端

桡骨远端骨折多为跌倒时手掌撑地导致,表现为腕部肿胀、畸形和压痛。科雷氏骨折是典型类型,可通过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严重者需钢板螺钉内固定。恢复期间建议佩戴护腕,配合骨肽注射液、接骨七厘片等药物促进愈合。

3、胸腰椎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常因骨质疏松导致椎体塌陷,表现为腰背痛、身高变矮。轻度骨折可通过卧床休息缓解,严重者需行椎体成形术。日常需加强腰背肌锻炼,使用鲑鱼降钙素注射液、阿法骨化醇软胶囊等药物改善骨代谢。

4、肱骨近端

肱骨近端骨折多由侧方跌倒时肩部撞击引起,可见肩关节肿胀、活动障碍。无移位骨折可用三角巾固定,复杂骨折需锁定钢板内固定。康复期需循序渐进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配合恒古骨伤愈合剂、伤科接骨片等中成药调理。

5、骨盆

骨盆骨折多为高处坠落或车祸等高能量损伤所致,表现为骨盆区剧痛、无法站立。稳定性骨折可保守治疗,不稳定性骨折需外固定支架或手术复位。恢复期须严格卧床,使用鹿瓜多肽注射液、仙灵骨葆胶囊等药物辅助治疗。

老年人应定期检测骨密度,每日补充800-1000毫克钙和400-800单位维生素D。居家环境需防滑防绊,选择防滑鞋具,浴室加装扶手。饮食多摄入牛奶、豆腐等高钙食物,适度进行太极拳、散步等低冲击运动。骨折后需遵医嘱康复训练,定期复查评估愈合情况,警惕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