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儿童肾肿瘤

儿童肾肿瘤主要指发生在儿童肾脏的肿瘤性疾病,常见类型有肾母细胞瘤、透明细胞肉瘤、肾横纹肌样瘤等,其中肾母细胞瘤占多数。儿童肾肿瘤可能与遗传因素、基因突变、胚胎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部肿块、血尿、腹痛等症状。建议家长发现异常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
肾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发病可能与WT1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等因素有关,典型症状为无痛性腹部肿块,部分患儿伴有血尿、高血压。确诊需通过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活检。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配合放化疗,常用化疗药物包括长春新碱注射液、放线菌素D注射液等。
透明细胞肉瘤属于高度恶性的儿童肾肿瘤,好发于2-4岁儿童。肿瘤细胞在显微镜下呈透明样改变,易发生骨转移。临床表现与肾母细胞瘤相似,但预后较差。诊断需结合免疫组化检查,治疗需采用根治性肾切除联合强化化疗,可能使用依托泊苷注射液、环磷酰胺片等药物。
肾横纹肌样瘤是侵袭性极强的罕见肾肿瘤,多见于婴幼儿期。肿瘤细胞具有横纹肌样特征,常伴有SMARCB1基因缺失。病情进展迅速,早期即可转移,患儿可能出现发热、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治疗难度大,需多学科协作,可能涉及肾切除术、大剂量化疗如异环磷酰胺注射液等。
中胚层肾瘤属于良性肾脏肿瘤,常见于新生儿或小婴儿。由胚胎期中胚层组织异常增生形成,通常表现为单侧肾脏增大。超声检查可见边界清晰的实性肿块,治疗以手术完整切除为主,一般无须放化疗,预后良好。
部分儿童肾肿瘤与遗传综合征相关,如WAGR综合征患儿易患肾母细胞瘤,需定期进行肾脏超声筛查。贝克威斯-威德曼综合征患儿可能出现肾母细胞瘤或肾上腺肿瘤,建议出生后每3个月检查一次直至8岁。有家族史者应进行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
家长需定期观察儿童腹部形态,洗澡时注意触摸是否有异常包块。发现血尿、持续腹痛、食欲下降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治疗期间要保证营养均衡,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蛋类,避免剧烈运动。遵医嘱定期复查超声、CT等,监测肿瘤复发情况。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减少辐射和化学物质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