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血管性高血压是什么病

肾血管性高血压是指由肾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肾脏血流减少,进而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引发的高血压。
肾动脉狭窄多由动脉粥样硬化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引起。前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后者好发于年轻女性。狭窄导致肾脏缺血,刺激肾小球旁器分泌肾素,通过血管紧张素Ⅱ引起血管收缩和醛固酮分泌增加,形成持续性高血压。
患者可能出现顽固性高血压、突发血压显著升高、降压药物效果不佳。部分病例伴随腰部疼痛、蛋白尿,严重时可出现急性肺水肿。双侧肾动脉狭窄者可能发生肾功能进行性恶化。
肾动脉超声可初步筛查血流异常,CT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狭窄部位。肾素活性测定和卡托普利试验有助于功能评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仍是诊断金标准,可同时测量跨狭窄压差。
药物治疗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培哚普利片,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胶囊。严重狭窄者可选择经皮肾动脉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合并肾功能不全时需联合钙通道阻滞剂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控制血压。
早期血运重建可改善80%患者的血压控制。术后需定期监测肾功能和血压变化,每3-6个月复查肾动脉超声。建议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控制在3克以下,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吸烟患者必须戒烟以防血管病变进展。
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饮食注意补充富含钾的香蕉、菠菜等食物,限制高胆固醇食品。血压监测建议早晚各一次并做好记录,复诊时携带完整用药清单供医生参考。出现头痛加剧、视物模糊等急症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