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上的皮掉了怎么办

牙龈上的皮掉了可通过保持口腔卫生、使用漱口水、局部冷敷、避免刺激性食物、遵医嘱用药等方式处理。牙龈脱皮可能由机械损伤、维生素缺乏、口腔炎症、免疫性疾病、真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每日用软毛牙刷轻柔清洁牙齿和牙龈,刷牙时避免用力过度。饭后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减少食物残渣刺激。牙龈脱皮期间暂时避免使用牙线,防止二次损伤。可选择含氟牙膏帮助增强牙龈抵抗力。
选用不含酒精的抗菌漱口水,如氯己定含漱液,每日漱口2-3次帮助减轻炎症。口腔溃疡期可用康复新液含漱促进黏膜修复。避免使用含薄荷等刺激性成分的漱口水,防止加重脱皮症状。
用无菌纱布包裹冰块轻敷脱皮部位,每次5-10分钟可缓解疼痛肿胀。冷敷后保持口腔干燥,避免舔舐患处。若伴有出血可轻压止血,持续出血需及时就医。冷敷不宜超过3天,防止冻伤黏膜。
忌食辛辣、过酸、过热或坚硬食物,推荐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草莓等水果,避免柑橘类酸性水果刺激创面。禁烟酒及碳酸饮料,减少对裸露牙龈的化学刺激。
细菌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分散片;真菌感染可用制霉菌素含片;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维生素缺乏者需补充复合维生素B片。免疫因素引起的脱皮可能需要醋酸泼尼松片等药物控制。
牙龈脱皮期间应保持规律作息,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维持口腔湿润。两周未愈或伴随发热、淋巴结肿大需口腔科就诊。长期反复脱皮者需排查扁平苔藓、天疱疮等疾病,必要时进行病理检查。修复期间避免使用美白牙膏及硬毛牙刷,选择小头软毛牙刷呈45度角轻柔刷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