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胆囊癌疾病

胆囊癌是指发生在胆囊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隐匿,晚期可能出现右上腹疼痛、黄疸、消瘦等表现。胆囊癌的发生可能与胆结石、胆囊息肉、慢性胆囊炎等因素有关,确诊需结合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及病理活检。
胆囊癌的发病与长期胆囊慢性刺激密切相关。胆结石是最常见诱因,结石长期摩擦黏膜可能导致上皮异常增生。胆囊息肉中腺瘤性息肉存在恶变概率,直径超过10毫米时风险显著增加。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会加速黏膜损伤,部分患者存在胰胆管合流异常等先天因素。
胆囊癌中腺癌占比最高,包括乳头状腺癌和黏液腺癌等亚型。鳞状细胞癌多与胆囊黏膜鳞化相关,未分化癌恶性程度较高。肿瘤可通过直接浸润侵犯肝脏、十二指肠等邻近器官,淋巴转移常见于肝门部淋巴结,晚期可能发生远处转移。
超声检查是首选筛查手段,可发现胆囊壁增厚或占位性病变。增强CT能评估肿瘤浸润范围及淋巴结转移情况,MRI联合MRCP对胆管侵犯显示更清晰。肿瘤标志物CA19-9升高具有提示意义,但确诊需依赖超声引导穿刺或术后病理检查。
根治性手术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方式,包括胆囊切除联合部分肝切除及淋巴结清扫。进展期患者可考虑新辅助化疗缩小肿瘤,常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放疗多用于术后辅助治疗或姑息止痛,靶向治疗药物如厄洛替尼需根据基因检测结果选用。
控制胆结石等危险因素至关重要,肥胖人群应通过饮食运动减重。定期体检发现胆囊息肉需动态监测,直径增长过快者建议手术。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糖。出现持续右上腹隐痛、消化不良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排查。
胆囊癌患者术后需长期随访监测复发,每3-6个月复查肿瘤标志物及影像学。日常饮食宜选择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减轻肝胆负担。适当进行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增强体质,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规律作息与乐观心态,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减轻焦虑情绪。合并胆道梗阻患者需注意皮肤护理,预防胆汁淤积引起的瘙痒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