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皮下脂肪瘤

皮下脂肪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软组织肿瘤,由成熟脂肪细胞异常增生形成,多发生于皮下脂肪层。
皮下脂肪瘤的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部分患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提示染色体异常可能参与发病。长期高脂饮食、肥胖等代谢因素可能促进脂肪细胞增殖。局部外伤或慢性刺激也被认为可能诱发脂肪组织异常增生。
典型皮下脂肪瘤表现为质地柔软的圆形或分叶状包块,边界清晰,活动度好,直径多在1-5厘米。触诊时有典型"面团感",按压无疼痛,表面皮肤颜色正常。好发于躯干、四肢近端等脂肪丰富部位,生长缓慢,多为单发,约20%病例为多发。
医生主要通过触诊结合超声检查进行诊断。超声下可见边界清楚的椭圆形高回声团块,内部回声均匀,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对于位置较深或体积较大的肿块,可能需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极少数不典型病例需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后病理检查确诊。
无症状的小脂肪瘤通常无须治疗,定期观察即可。对于影响美观或产生压迫症状的脂肪瘤,可选择手术切除。常用术式包括传统开放切除和微创吸脂术,术后复发概率低。不建议采用药物注射等非手术方法,可能增加复发风险。
保持健康体重有助于预防新发脂肪瘤。建议控制动物脂肪摄入,增加蔬菜水果比例。规律运动可改善脂肪代谢,推荐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避免反复揉搓或刺激已有脂肪瘤,发现肿块突然增大、变硬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皮下脂肪瘤患者日常应注意监测肿块变化,每6-12个月进行超声复查。饮食上减少油炸食品、肥肉等高脂食物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E和膳食纤维。保持适度运动习惯,如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避免对肿块部位进行过度按摩或外力挤压,选择宽松衣物减少摩擦。若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或肿块在短期内明显增大,需及时至普外科就诊排除恶变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