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会导致便血吗

关键词: #肠炎
关键词: #肠炎
肠炎可能会导致便血,具体与肠炎类型、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有关。肠炎是肠道黏膜的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感染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类型。
感染性肠炎通常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引起,炎症刺激肠道黏膜可能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表现为大便表面带血或黏液血便。病情较轻时出血量较少,可能仅表现为隐血试验阳性。随着炎症加重,出血量可能增多,出现鲜红色或暗红色血便。治疗需针对病原体选择抗生素如诺氟沙星胶囊、蒙脱石散等,同时补充电解质防止脱水。
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属于炎症性肠病,慢性炎症反复损伤肠黏膜可形成溃疡面,侵蚀血管后可能出现持续性便血,血液常与粪便混合呈暗红色,严重时可出现血块或大量鲜血。这类患者需长期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泼尼松片等药物控制炎症,必要时需进行肠镜止血或手术治疗。若出血量大伴随头晕、心悸等症状,提示可能存在消化道大出血,需立即就医。
日常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肠道负担。便血期间建议食用米粥、面条等低渣食物,减少粗纤维摄入。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诱发症状加重。若便血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腹痛加剧等症状,应及时消化内科就诊完善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