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发热怎么处理

烧伤发热可通过物理降温、补液治疗、创面护理、药物干预、感染控制等方式处理。烧伤发热通常由创面感染、炎症反应、脱水、组织坏死、全身性感染等原因引起。
烧伤后出现低热时可采用温水擦浴或冰袋冷敷大血管部位降温。避免使用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肤。保持环境温度在25摄氏度左右,减少衣物覆盖促进散热。持续监测体温变化,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需结合其他干预措施。
大面积烧伤会导致体液大量丢失,需通过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补充电解质。成人每日补液量按体表面积计算,儿童按体重调整。观察尿量维持在每小时30毫升以上,防止脱水热加重发热症状。
使用银离子敷料或磺胺嘧啶银乳膏覆盖创面,定期更换无菌敷料。二度烧伤水疱需在无菌条件下穿刺引流,保留疱皮保护创面。三度烧伤需清除坏死组织,必要时行焦痂切开减压术,减少毒素吸收导致的发热反应。
对乙酰氨基酚片可用于38.5摄氏度以下的发热,布洛芬缓释胶囊适用于伴有明显疼痛的发热。严重烧伤可短期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控制过度炎症反应。禁止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等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
出现持续高热、创面渗液浑浊时需考虑感染,可经验性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根据创面分泌物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如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严格执行接触隔离措施,所有换药操作遵循无菌原则。
烧伤后需保持高蛋白饮食,每日摄入不少于1.5克每公斤体重的优质蛋白,可选择鱼肉、鸡蛋白等易消化食物。恢复期适当补充维生素C片和葡萄糖酸锌片促进创面愈合。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保持创面干燥清洁,穿着宽松棉质衣物。体温持续超过39摄氏度或伴有寒战、意识改变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