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支原体肺炎是什么

儿童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炎症,多见于5岁以上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持续性干咳、咽痛等症状。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儿童在幼儿园、学校等密集场所易发生交叉感染。发病可能与免疫力低下、季节变化等因素有关,秋冬季节发病率较高。
患儿初期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干咳,夜间加重,逐渐发展为持续性咳嗽。多数伴有38-39℃中低热,部分出现咽痛、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婴幼儿可能出现喘息、气促等表现。
临床诊断需结合血清学检查(如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和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可见斑片状浸润影,多发生于单侧肺下叶。咽拭子PCR检测可快速明确病原体。
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克拉霉素颗粒等。咳嗽剧烈可配合使用氨溴索口服溶液镇咳祛痰。发热超过38.5℃可短期使用布洛芬混悬滴剂退热。重症需住院进行氧疗支持。
流行季节避免带儿童去人群密集场所,养成勤洗手习惯。患病期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少量多次饮水稀释痰液。饮食宜清淡,可适量食用雪梨、白萝卜等润肺食物。恢复期应避免剧烈运动。
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呼吸频率和精神状态,若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或持续高热不退,应立即就医。病程一般2-3周,规范治疗预后良好,但需注意支原体肺炎可能诱发哮喘等并发症,康复后建议定期随访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