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食道鳞状细胞癌

食道鳞状细胞癌是起源于食管黏膜鳞状上皮的恶性肿瘤,属于食管癌的主要病理类型之一。
长期吸烟酗酒是明确诱因,烟草中的亚硝胺和酒精代谢产物乙醛可直接损伤食管黏膜。其他高危因素包括长期进食过热、腌制或霉变食物,这些食物可能含有亚硝酸盐或黄曲霉毒素等致癌物。遗传因素中,某些基因突变如TP53异常可能增加患病风险。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部分病例相关,尤其是HPV16型。慢性反流性食管炎导致的Barrett食管可能进展为鳞癌,但更常见于腺癌。
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进食时胸骨后轻微灼痛或异物感。随着肿瘤增大,进行性吞咽困难是最突出症状,从固体食物难以下咽逐渐发展为流质饮食受阻。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可引起胸骨后持续性疼痛,若累及喉返神经会出现声音嘶哑。晚期患者因进食障碍导致明显消瘦,部分可能出现呕血或黑便。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是常见转移体征。
胃镜检查是首选手段,可直接观察病变并取活检进行病理确诊。染色内镜或窄带成像技术有助于发现早期病变。CT检查可评估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PET-CT对远处转移检测更敏感。超声内镜能准确判断肿瘤浸润层次,对分期有重要价值。肿瘤标志物如SCC抗原可用于疗效监测。
早期患者可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黏膜下剥离术。进展期病例多采用手术联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常用术式包括食管癌根治术或三野淋巴结清扫术。放疗方案通常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化疗药物多选用顺铂联合氟尿嘧啶方案。免疫治疗如帕博利珠单抗可用于PD-L1阳性患者。靶向治疗药物如尼妥珠单抗正在临床试验阶段。
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但中晚期病例预后较差。术后需定期复查胃镜和CT监测复发,前2年每3-6个月复查一次。营养支持治疗至关重要,包括肠内营养或胃造瘘。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疼痛管理需遵循三阶梯原则,晚期患者可考虑姑息性支架置入缓解梗阻。
预防食道鳞状细胞癌需戒烟限酒,避免进食过热、腌制及霉变食物。40岁以上高危人群建议每2-3年进行胃镜筛查。出现持续吞咽不适应及时就诊,早期诊断显著改善预后。治疗后患者应保持口腔卫生,进食细软食物,少食多餐。适当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但需避免餐后立即平卧。保持乐观心态,遵医嘱定期随访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