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的手术指征有哪些

胆囊结石的手术指征主要包括结石直径超过3厘米、反复发作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结石或胰腺炎、胆囊壁增厚或钙化、胆囊功能丧失等。符合上述任一情况时,通常建议手术治疗。
结石直径超过3厘米时,癌变风险显著增加,需通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开腹手术移除胆囊。反复发作胆囊炎患者即使无症状间歇期,炎症可能导致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增加手术难度,需尽早干预。合并胆总管结石或胰腺炎时,结石可能阻塞胆管或胰管,引发黄疸、感染或胰腺坏死,需联合内镜取石或胆总管探查术。胆囊壁增厚超过4毫米或出现钙化提示慢性炎症或瓷化胆囊,可能影响消化功能且易恶变。胆囊功能丧失表现为胆囊收缩试验阴性或影像学显示胆囊无显影,此时胆囊已失去储存和浓缩胆汁的作用,保留可能成为感染灶。
术后需保持低脂饮食,避免油炸食品和动物内脏,减少胆汁分泌负担。每日适量饮水有助于稀释胆汁,规律进食可促进胆汁规律排出。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但可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防止肠粘连。定期复查腹部超声监测胆管情况,若出现发热、腹痛或皮肤巩膜黄染需及时就医。术后早期可能出现腹泻或脂肪消化不良,可逐步增加膳食纤维并分次进食改善症状。